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发布时间:2017-06-04 点击次数:1877 信息来源: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戴冠永
(淮南第十九中学,836967635@qq.com)
摘 要: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选择课内翻转。课内翻转不是“课下学习,课上练习”的方式,而是将课下的环节放到课内进行,让学生融入在丰富学习资源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个体出发,提高学习效率。翻转课堂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实施办法:1、学习任务单是核心。2、微课是载体。3、小组合作是保证。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课内翻转,学习任务单,小组合作
引 言
目前,安徽省正在进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笔者所在学校作为首批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正在积极的探索符合自己学校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笔者也在紧跟学校的步伐,积极的探索适合地理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与关系入手,介绍了翻转课堂翻什么?怎么翻的问题?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困惑和希望。
一、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
2014年8月底参加我校暑期教师培训期间接触了“微课”和“翻转课堂”两个新名词,当时只是对于两者概念的模糊认识,后来经过9月初市教研室专家来校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专题讲座,11月初又去合肥参加安徽省地理学科“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优质课大赛第二轮现场观摩,感受“翻转课堂”的魅力,使我对“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概念的认识逐渐清晰。11月底我校成为首批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验学校,而且是淮南是唯一一所初中阶段实验学校。而后便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真正开始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12月我校开展了“微课”制作评比,于是自己尝试也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了几段微课,2015年1月参评了安徽省2014-2015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微课竞赛,并获二等奖。本学期又做了多次“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研修,并且自己也亲自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一路走来,感觉有很大收获。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其特点主要是短、小、精、悍。
短:视频长度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3-5分钟为宜。
小:知识点小,起点难度小,进阶小。
精:设计、制作、讲解精良。
悍:教学效果强悍,令人过目不忘。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从两者关系来看,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种手段或者说微课是翻转课堂的载体。
二、翻过来,转起来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这里把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进行比较:
表1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之比较
|
传统课堂 |
翻转课堂 |
教师 |
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 |
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
学生 |
被动接受者 |
主动研究者 |
教学形式 |
课堂讲解+课后作业 |
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
课堂内容 |
知识讲解传授 |
问题研究 |
技术应用 |
内容展示 |
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工具 |
评价方式 |
传统纸质测试 |
多角度、多方式 |
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学生先学,需要学生自行完成新课的基本学习任务。学生什么时间先学?在什么地点先学?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解决学生的先学有三种基本的模式:家校翻转,校内翻转和课内翻转。结合地理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是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内容,是一门亦文亦理的综合性科学,学科知识点明确,规律性较强。再综合考虑学校和学生家庭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课内翻转的形式比较适合地理学科翻转课堂的开展。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课内翻转不是“课下学习,课上练习”的方式,而是将课下的环节放到课内进行,让学生融入在丰富学习资源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个体出发,提高学习效率,既减轻学生课下学习负担,又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文中所提到的在地理学科实践中采用的翻转课堂和通常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是略有区别的,或者说还只是翻转课堂的初级阶段。翻转课堂并不是用视频取代教师,更不是学生盯着电脑屏幕孤立的学习。翻转课堂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更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起辅导作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创设情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地提高了。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教学效果上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比传统地理课堂要活跃的多,是真正“转”起来的课堂。
三、翻转课堂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1、学习任务单是核心
很多中小学教师洞察到“翻转课堂”的功效,希望尝试,但苦于不知从何下手。有教师归因为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实验“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抓手。而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就是破解“翻转课堂” 难题的好抓手。
所谓“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资源。[2]
有了“学习任务单”,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所以说学习任务单在基于微课条件下的翻转课堂中起着引领课堂的作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包含课前的基础学习、课中的进阶练习和课后的拓展延伸等内容。
2、微课是载体
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非常有效的手段,一段好的微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带入到高效的学习情境中去。经过在地理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和摸索,渐渐的对微课制作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微课的制作一定要严格符合微课的基本特点,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一般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确定微课的主题,在选题上可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也可以是反复教学,学生还是不易掌握的内容,学科味浓、有发展性的内容等。
第二步课件的制作,课件在制作上要力求精美,排除无关干扰项,配色方案不能过于复杂、字号尽量不要小于32号、行数最多不要超过6行、屏幕最好设置成宽频(16:9)。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录制过程中要确保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语调语速要注意轻重缓急,必要时还可以配以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渲染情感。
第四步后期剪辑和生成。把录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瑕疵进行处理或美化,并渲染生成为供观看的视频。
3、小组合作是保证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在《日本》教学中,先用学生熟知的日本动漫人物导入,对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等教学内容先让学生通过微课整体感知、对于难以理解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和多火山和地震再分别用微课进行讲解后,再通过进阶性的问题进行任务驱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在问题的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为了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和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为此,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评价。评价结果只让学生进行自我纵向比较,不进行同学间的横向比较。[3]
四、困惑和希望
在对基于微课条件下的翻转课堂在地理学科实践探究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从教师来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许多人早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很难去真正在教学模式上革自己的命。因为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组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制作、学习任务单的设计都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势必会加重教师的工作压力,久而久之教师会因不堪重负而放弃。
从学生来说,学生刚刚接触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还颇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很高,但如果长期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还能持续多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在课堂上有时都很难做到,又怎么能保证学生在课下能认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任务。
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被大众所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要把推行了几百年的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进行颠覆。但教学的改革是必然,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在推动教学改革的同时,多开展一些相关的培训,从而来弥补一线教师在知识、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如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获取平台,但资源的数量还是太少。相信有了这些,再加上老师个人的努力,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孕育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场教学改革也必将会成功。
上一篇:认识翻转 实践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