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登陆淮南市十九中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反转课堂

创建专栏

  • 群众路线
  • 争创先进
  • 在线图书馆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友情链接

教学反思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反思

认识翻转 实践翻转

发布时间:2017-06-04   点击次数:2413   信息来源:

 认识翻转  实践翻转

淮南十九中    王涛

 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最初接触是在本学期之初的学校培训中,当时,也就是两个上午的简单培训,大致认识了两个新的名词——微课和翻转课堂。当时的感觉是这样的新事物应该离我们很遥远,也就没有过多地去了解。后来,在今年参加的省地理优质课大赛中改变了以往的比赛方式,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就开始了恶补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并开始尝试做微课,我的翻转课堂实践从优质课的第一轮比赛开始。

当时我选择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的一部分——种植业的分布特征即形成原因。本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难点之一,所以我选择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来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再在课堂上实现翻转。本部分内容设计的思路是: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在微课制作时视频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把重难点分析清楚,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首先采用诙谐的语言(比如用到“吃货”等网络名词)和热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中国的八大菜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诱人的图片、轻松的音乐和老师诙谐的语言很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继续学习的欲望。

成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我将课堂推进到重点知识的学习——种植业的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农作物的自述和老师的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在自述环节,我让学生也加入到微课的制作中,请6位同学以第一人称陈述农作物的生活习性。这一思路既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观看微课时,我特别注意到参与录音的同学流露出的喜悦及其他同学听到熟悉的声音也对微课充满亲切感。

学习地理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从初中就培养学生透过问题探寻规律的能力,因此我鼓励同学们去发现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再结合地形、气候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过程是先读图、再分析、后填表。从课后反馈来看,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点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为了避免学生将微课学习当作热闹一看而过,我的课前任务单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部分是自主知识梳理,为了降低难度,多数任务采用填空的形式,并且内容都是微课中提到的知识点。只要认真学习微课,都能完成任务,本部分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二部分是生活小调查,让学生填写早、中、晚的饮食,并总结淮南的饮食特点,为课堂设计讨论做准备,以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前期的微课和课前任务单的设计都是为实现课堂的翻转做准备,在基础知识的梳理部分主要是在黑板上绘制中国地图并且让学生上台填图和将农作物图片贴在正确的位置。这部分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好。在我国种植业的分布特点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农作物分布,课本也提到西部地区的河谷农业和绿洲农业,在这里主要是组织学生课堂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河谷农业组和绿洲农业组,分别讨论我国青藏和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和分布特点。最后为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让同学们归纳总结淮南的饮食特征,并分析与淮南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身边的地理,所以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加之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课堂活动效果较好。

鉴于第一次尝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课后也有一些反思与展望。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采用轻松活泼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学习,2、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课前任务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到学习的价值。3在课堂的翻转中,一方面检测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设计课堂提升练习,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层层推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但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的翻转不够彻底,仅对季风气候区的农作物的分布进行翻转,而西部地区的农业情况变为课堂讨论讲解。在以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中将更多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尝试课堂的彻底翻转。再如,本次的翻转课堂设计师生的网络互动不强,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如果能将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传送到教师处,由教师收集整理,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可以增强课堂的翻转的效果。总之,整堂课的建构是在ARCS模型的基础之上,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对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进一步认识是从第二轮比赛中的观摩教学及关于翻转课堂的培训和第三轮现场教学的观摩。翻转课堂究竟翻转的是什么?这是我在比赛和培训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查询过不少资料,经过二三轮的观摩之后,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结构这一观点。翻转课堂怎样实现教学结构翻转?依靠的是微型教学视频。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需要停顿下来思考或做学习笔记可以暂停播放;碰到观看了一遍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一遍又一遍,直到理解为止。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绩效。翻转课堂赖以提升学习绩效的教学视频是短视频,国内有人称之为“微课”。这种短视频的播放长度一般以5-8分钟为佳,符合人眼视觉驻留规律,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短视频采取边写边讲、边讲边写的方式录制,视频里不出现讲课人的形象,只有需要关注的学习内容及其解说。能够方便视觉、听觉把相同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加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课前学习第二天的内容,上课时讨论解决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在二三两轮的观摩教学中大多都是采取这一翻转模式进行。

    在回到课堂教学中,我也再次尝试过两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几点问题:

    第一,老师的微课录制问题。翻转课堂要求老师把要学习的科目录成视频传到网上供孩子在家下载学习,第一老师必须有时间录视频,在这之前老师还要备课,写脚本等一系列事情要做,看了不少老师比赛录制的微课,很精美,很实用,但是在微课录制上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第二,老师应该熟练使用各种简单软件进行科目录制,如果老师是个技术还可以的人估计不排斥使用;第三,老师的负担无形中加大,前期老师要把很多事情融合到一起来做,课堂上在解决问题,当然好的结果是锻炼了老师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学生的问题。我们处于网络时代,现在的多数学生是数字土著,他们可能不排斥通过视频来学习。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可以保证孩子能在家好好学习,做笔记,思考问题,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好,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强那还可以,如果孩子本来就是那种需要老师管理才能学习的学生,那么这种方式对他来说可能是种打击,在家进行微课学习的时候可能不经历花在了浏览其他网页或者打游戏上。上课时大家都在讨论问题,而他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掌握的话学习起来会相当吃力,这样就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

    第三,学生的微课学习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每天学生到家之后打开电脑,如果每门功课都需要学习微课和完成课前任务单,那他一天花在微课学习上得时间又是多少,尤其是理解能力弱的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需要反复观看视频时,有些科目一节有多个知识点,可能需要多个微课才能解决,学生能不能看得完 。较长时间地使用计算机,如何保护学生的视力。长期地,所有科目都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不能保持如初。

 

上一篇:

下一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