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
发布时间:2017-06-01 点击次数:1550 信息来源:
教学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冲破传统教学思想藩篱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中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旧模式变成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新模式。翻转课堂最大的特殊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去学习教材、课标下的知识内容,所以微课在翻转课堂模式中举足轻重。
微课的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课前教师上传在共享平台上的微视频,把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学习。学生观看微课的目标就是要了解、认知、理解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基于微课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微课的制作上应该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制作软件以及一些优质课例资源。当然仅仅考虑以上技术条件还不行,因为微课最终的收益者应该是学生。所以还需要将教育思想、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学生思维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科自身特点等要素添加进去。力争制作出的微课短小精悍(一个微课大概5—8分钟的时长)、视频内容简单易懂、微课形式生动活泼。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性教学中,结合我自己所教学科数学学科的特点,我对微课内容的选择有一些自己的感悟。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思维上的训练只有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中才能挖掘开发出来,仅仅让学生观看微课或许能得到知识上的认知,但却在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大打折扣。所以我的观念是翻转课堂的适用性需要区别对待。翻转效果好的课就翻,效果达不到或没什么效果的课就少翻或不翻。不能教条主义,不能为翻转而翻转。
既然有可翻可不翻的选择,也就是说课的内容要来决定课的形式而不能让形式左右上课本身。那么什么样的课程内容适合翻转模式?什么内容的课程不适合翻转呢?我仍然从数学学科来简单阐述。数学中有一些简单的概念理解课,在教学大纲中对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由于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去讲授不能很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这样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灵活安排时间自行观看微课。当然教师在微课的制作上采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比如七年级上册的《同类项》这节内容,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性知识。知识本身简单易懂、学生容易理解。采用传统方式讲授学生同类项的概念,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采用微课播放方式让学生自学,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时着重关注知识点。首先让学生学习同类项的概念,在微课中提出概念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理解。其次在微课中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要点归纳:1、两同要点:相同字母,相同字母指数不同;2、两相关,两无关:跟字母、字母指数相关;与系数和字母顺序无关。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对概念就会产生清楚认识。3、选择适当的题目(选择题、填空题)做为例题进行适当讲解,有针对性的对概念辨析理解。本节课使用翻转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重复播放直至理解、掌握。
除了概念性的知识使用翻转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在数学教材中有一些简单的操作题(比如学习公式课、计算题教学、简单的图形教学课等。)这些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机械,知识较为枯燥、乏味,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很难让学生感兴趣。采用微课方式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自学完全可以将知识学会。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图形的平移》本节知识。教师可以制作相关微课和相关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学习。在微课设计上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各种平移变换,可以组成生活中一系列美丽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的变换感受到生活中的平移无处不在,比传统讲授式的说教能使课更直观、更具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关系,教师制作的微课里通过方格纸中的图形平移与相对应点的坐标变化,直观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重复播放微课的方式可以简单的将本节知识很好的理解吸收。学生很好的将这部分知识理解后,然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就是件简单的事情了。
翻转教学既有适合这种模式教学的课,那当然也存在某些教材知识用了也不一定会出现明显效果的情况。比如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以及需要在知识中渗透数学思想的一些章节知识等,这部分内容就知识自身来说本身理解起来难度就大,如果教师单单录制知识点的微课让学生反复观看,学生学习效果吗很可能局限于对概念的机械认知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这方面显的欠缺。比如八年级中的函数知识、四边形知识以及九年级的圆相关知识等。
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简单讲授式模式,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很好满足了分层教学的需要。所以翻转教学模式必定将是学校教学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上一篇: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