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登陆淮南市十九中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反转课堂

创建专栏

  • 群众路线
  • 争创先进
  • 在线图书馆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友情链接

教学反思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反思

打造翻转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 一节“翻转课堂”实践课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01   点击次数:1917   信息来源:

 打造翻转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

              一节“翻转课堂实践课的反思

         陈明春

2015年新学期伊始,根据校长室的统一布置,我校率先在全市初中阶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学校分教研组进行知识树图和微课制作的基础上,经研究,学校决定每人上一节翻转课堂的公开课。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长带头上课,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摸索,我担任八(12)班数学教学任务,自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首先在2班进行了尝试,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关于翻转课堂的认识和学习

    “翻转字面之意是翻来转去具有操作程序的反转之意,翻转课堂可能指的就是课堂操作程序的变换与反转。首先加强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学校的组织下,到合肥观摩学习,看看专家和名师是怎么样运作“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根据我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相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却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方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种课堂模式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设疑解难等方面宏观掌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鉴于上述的认识,我认为翻转课堂形式上是一种教学操作流程的变更;从本质上讲是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

二、一节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复习案例

1.案例的相关参数

⑴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章节复习。

⑵ 学生:十九中中学初二(2)班学生,学生人数47人,男生24人,女生23人。

⑶ 教师:初中数学学科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8年,现任班主任工作。

2.本节教学设计(见附件)

⑴ 教学目标:知道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及一次函数与不等式及方程相关知识

⑵ 翻转设计:课堂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归纳理整理,完成知识结构图式绘制。

⑶ 教学实施计划:

自主学习:完成课堂前复习任务5题选择和5题判断题。

教师工作:分析学生资料档案;设计问题解决程序便于统计学生的正确率并进行分析。

翻转课堂:设计与中考要求相应适应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教学实践

⑴ 自主学习汇报: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树图展示,进行表扬与点评。

 

学生汇报分专题汇报本章学习内容。

 

 

⑵ 问题解决:

教师通过学生观看本章的教学微课,将本章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在此之外,通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先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设计若干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嵌入学生的错误,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错误并加以纠正,通过纠正来校正学习方向,让思维在纠正错误过程中得到优化与发展。同时,教师还通过方法点拨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⑶ 目标达成: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情况、发布到学生学习机上,让学生当堂完成,由计算机直接统计学生正确率或错误率,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现场征集学生回答,让学生自我校正,以其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翻转课堂的实践思考

通过案例的呈现与观察,我们需要对此进行一些思考。

1) 翻转课堂对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的主要情况。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如学情、硬件设施等积极探索,形成了我校数学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雏形,即“学习任务单+课件、微课+课堂释疑解难”的模式。“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件”、“微课”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重难点;课堂上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释疑解难。

我认为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课上讲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可以打破,无需每个环节都要安排。只要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上的练习没完成,或由于学生对某个内容探究的欲望很强,教师打破教材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结构而拖堂了,都不能以时间把握不准而一律认为不是一节好课。

2) 翻转课堂是不是增加教师的备课量

教师角色的转变,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课堂时间重新分配,翻转课堂的第二个核心要素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最后通过对翻转课堂和知识树图的研究和接触、了解与思考,觉得翻转课堂是值得的研究与实践的,这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点,提升能力。在备课上面加大了教师课下准备的时间,可以充分调动对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制作微课,需要精心备课和教学设计,它更需要软件的支撑和技术的支持。由于现行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通常每课时的任务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多数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具体以时间顺序来分解,有时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争辩交流,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这种课看上去紧凑,但缺少一种动态生成,往往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代价,弊病很多。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学,通过任务单进行分解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3)翻转课堂是否增加学习时间

从操作程序上讲,翻转课堂把原告的课堂教学过程前置了,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这是客观的,把原先课后补救过程离至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从效果讲,两者是相当的,但从时间总上讲,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增加还是有的。其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这种翻转要减少补课现象,这种理想化的模式,可能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说翻转课堂增加学生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但如何解决,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

4) 翻转课堂是否值得大面积展开

从教学模式的理论的基础上看,翻转课堂是值得大面推广的。但从现实条件来看,目前蚵以只适宜进行教育改革试点。其理下如下:

⑴ 教育机制的不配套性:目前的教育评价与评估机制还一时难以适应翻转课堂,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期待的是平安地考上个好成绩。

⑵ 教师能力因素与思想意识不位。教师适应发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同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课前、课中、课后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更需要智慧的支撑与思想的支持。

⑶ 不少学校办学条件(技术方面、经费方面、思想观点方面、管理方面等)还不足以支持大面积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是对“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研究和升华,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石,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推进数学课程改革而努力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