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登陆淮南市十九中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反转课堂

创建专栏

  • 群众路线
  • 争创先进
  • 在线图书馆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友情链接

教学反思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反思

对于翻转课堂思考

发布时间:2017-06-01   点击次数:1989   信息来源:

 对于翻转课堂思考

黄洁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更是一种挑战。即是对教师对于重难点把握的挑战,对于课程相关知识把握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学生对于知识点兴趣投入的挑战,甚至是对于该学科相关知识投入的挑战。初中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对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于课程之外所涵盖辐射到的知识的学习,往往受到其兴趣的左右,因此教师在制作相关课件时,就必须在传输课程上必须要传达的知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于涵盖知识点的趣味性、引导性,使得学生愿意去投入进学习之中。这种以兴趣为引导,逐步使其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潜性的过程。

 “翻转课堂”从学习效率上是一种提高,直观上来说改变了原有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主动的收集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个人对此在赞成的同时,稍稍有些许担忧。“翻转课堂”使用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本身。正如之前所说,学生对于某一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完全在其主动兴趣之上。如果学生对于该学科自身主动兴趣高,那么势必是对于该课程学习的最大动力,那么“翻转课堂”的效果就是事半功倍。反之则是最大的阻力,效果也就是事倍功半了,甚至连原先填鸭式教学所能够强行传授的知识,学生可能都无法完全获得,这样一来“翻转课堂”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规避学生因为片刻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将是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翻转课堂”从学习方式是是一种进步。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成为了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考虑的,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方式形成了固有方式定格。因此其在互动上较国外学生,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在接受程度上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过多的使用“翻转课堂”,会使得对于该学科的认识变得相对不重要。而思维方式的不同,来源于其性格的不同。如何调动性格相对沉闷的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翻转课堂”之中来,则成为了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故而,“翻转课堂”的使用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对于整个教学体制的改变。从某一教师、某一学科,乃至某一学校的改变来说,能否因此获得教学成绩的提高,目前还无定论。“翻转课堂”的使用,是对于学生潜性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我们早就提出的 “素质教育”。这一整体教学过程的提高,是贯穿于学生一生所有的教学阶段,因此其实际效果也是体现在教学阶段全部的总和,是综合性的。“翻转课堂”的使用,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但使用不可盲目,而应针对学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适用,是一个度的控制,而不是完全适用。而且,适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尝试单一的使用,到全面整体的使用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不断的磨合,从而发挥“翻转课堂”的最大功效。

 

 

上一篇:

下一篇: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的体会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