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01 点击次数:1319 信息来源:
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反思
淮南十九中 柏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发达,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已成为家庭、单位的必备工具,个人智能设备的普及率也在快速提高。由此带来了人们在学习、工作、休闲等生活方式上的极大改变。这对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充满魅力,更适宜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现下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黑板+粉笔,逐渐发展到运用幻灯片、投影仪、PPT,到现在已经可以在班级运用“班班通”设备,将上述几种手段综合使用,并能在教室随时上网,为学生准备一课课丰富生动的图文并茂的视听大餐。现下的教育手段不可谓不强大,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整体成绩并未因此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如何提高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效率,使之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功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积极探索实践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为此在全校各学科展开了研究与实践。
2015—2016学年,我也认真准备,按照学校的要求试上了两节“翻转课堂”公开课,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河中石兽》和《皇帝的新装》。两节课上后,就实际情况来说,反响不错,课堂效果也比较让师生满意。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自信大方,课堂上小组合作热烈有序,微视频的内容短小精悍,学生的应答发言也是从容不迫,整体上达到了翻转课堂预期的结果。但我在课后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学习中,却又对这两节课产生了些疑惑。
首先,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这其实也是翻转课堂最基本的形式——课内与课外翻转。而我的公开课虽则在课前(也即课外)做了充分的预习准备,但在课上依然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对文本的研读,而并非只作为“导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其次,在微视频的使用上,翻转课堂是把它当做主要手段,在课下代替老师在课上的知识传授。而在我的公开课上,微视频却只是作为一个语文知识点的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显得特别关键。
第三,在复习检测方面,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这方面,由于技术问题,还不能有效予以解决,复习检测流于空谈,效果并不能保证。
第四,无论是翻转课堂的首创者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还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典范——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理科教学,分
而语文教学,每堂课都可能涉及基础字词的音义,作品相关背景风格,内容的整体把握概述,关键部分的解读品鉴,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发,情感态度的拓展延伸,以及语言、辞格、手法的学习理解运用等。这么多知识点不可能只拿其中之一去做一个可供一节课使用的微课,而一节语文课也不是由某一两个知识点构成。它更多的是对语言文字的长期的用心的阅读感悟与积累运用。
鉴于以上四点,我不禁对自己所上的公开课是否符合翻转课堂要求产生了怀疑。不过鉴于两节课产生的良好效果,又让我对翻转课堂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毕竟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在发展的道路上,它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说它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不经如人意的地方,如果说语文教学还有不适应翻转课堂的地方,如果说我对翻转课堂运用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也愿意去大胆尝试,去为我校的翻转课堂进一步的发展成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和反思
下一篇:翻转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