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的自私心理
发布时间:2015-08-04 点击次数:1682 信息来源:
浅谈孩子的自私心理
靳姗姗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天早上都会乘坐127路公交车。各位老师应该都知道127路会经过淮南四中。所以每天早上我所乘坐的公交车里挤满了四中的学生,我今天要来说一说我在公交车里看到的一些事情。
第一件事:每天早上从我住的云景华城那一站开始,每一站都会上来很多的四中学生,一般到了洞山那一站的时候,车的前半部分就已经站满了人,但是后半部分通常是没人站。所以每次到了洞山就会听到司机喊“同学们往后走一点,后面还能站人,底下还有学生赶着上学。”可惜很少有人会响应司机的喊话,几乎每次都有几个学生很无奈的去等下一班车。
第二件事是上个星期才发生的。车上的爱心座位是空着的,一个女生坐在了靠走道的爱心座上,紧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持老年卡的老者。老者让女生往里坐,结果女生却呼喊自己的同伴,并对老者说这有人了,就在女生往里坐给同伴空出座位的时候,那位老者二话不说就坐在了座位上。当时坐在后一排的我看到了这些的时候真的是有点啼笑皆非。
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透露除了现在学生们的自私心理,自私行为已经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这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将会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道德走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作为父母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和处理孩子们的这种自私心理呢?今天我就来谈谈我的一些拙见,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指正。
作为一名母亲,我认为首先要优化家庭教育,把好学生性格形成的源头。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专家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源头在于其从小家长给予的教育。在一些教育刊物和网站上经常有老师反映有的学生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一点小伤害后,常常与同学、老师、学校纠缠不清,提出很多无理要求。殊不知,他们在谋得一点点利益的同时,给自己的儿女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尽最大可能、多渠道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在学生人格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们主动地、有意识地为子女的成长负起责任来。要让家长明白:家长担负着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对孩子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必须首先优化自己的性格,给子女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家庭教育力求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养成子女诚实、开朗、团结协作、亲切友好的优良性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加强学校教育,老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无私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董仲舒说:“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先哲王夫之也说:“身教重于言传。”在这个物欲私利极度膨胀的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使自己在人格上直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有资格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模范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无私的人,用我们的无私感动和影响学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自私的心理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想把它从学生的心理一下子连根拔起,希望微乎其微。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过程。需要我们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又发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研究,不断出现和再研究,引导学生克服自私自利心理的路径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以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的目的,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关于十九中翻转课堂研究的思考
下一篇:《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