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登陆淮南市十九中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德育教育

创建专栏

  • 群众路线
  • 争创先进
  • 在线图书馆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友情链接

德育教育您的位置:首页 > 德育教育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发布时间:2014-06-16   点击次数:3223   信息来源:

   

毒问题已是全球公害,每年国际毒品交易量达4000亿至7000亿美元,仅次于军火交易。据专家估计,我国年消耗毒资达2000亿 人民币,约与1998年长江洪水的损失相当,且每年有增无减。因吸毒引发的家庭破裂、社会治安状况恶化、艾滋病蔓延等更难以用金钱计算。蔓延的毒祸会吞噬生命、青春、亲情及人生一切的美好,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下面是关于吸毒危害及相关问题的介绍:

  一、何为吸毒?毒品有哪些?
    吸毒也称为药物滥用。吸毒人员使用的毒品指以各种方式吸进人体的、有依赖潜力并最终危害人体的物质。如海洛因、吗啡、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可卡因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人为什么会吸毒成瘾?
  对毒品危害性认识不足以及反复吸毒后形成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是吸毒成瘾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吸毒者吸毒动机的调查,依次为:好奇;同伴影响;贩毒者的教唆;寻求刺激;生活工作中受挫或压力及躯体疾病等。
  三、吸毒后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想要什么有什么,是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以说是贩毒者编织的谎言。初尝毒品时,滋味并不好受,许多人有恶心、呕吐、头昏、全身无力、焦虑等表现。有人就此止步,也有人继续追求所谓的快感。随着重复吸毒,不适感逐渐消失。快感逐渐显露。等他们不再追求快感而决心戒毒时,精神依赖和身体 依赖已经形成,便发生极为痛苦的戒断症状。所谓的快感在吸毒初期可出现一两次,此后反复吸毒的目的则仅是为避免这种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四、吸毒有哪些危害?
  毒品对人体的作用首先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吸毒者与其配偶生下畸形儿、怪胎屡见不鲜。吸毒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类疾病。吸毒者之间共用注射器则导致艾滋病的传播与扩散。毒品不仅从肉体上精神上毁灭吸毒者个人。而且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吸毒者的结果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 散,最后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如何看待吸毒者?
  从表面看来,吸毒者言而无信,欺诈勒索,人格丧尽,是不值得同情的。但从医学角度讲,他们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病人。如果有罪,也是有罪的病人或有病的罪人。这种病如癫痫病人、精神病人一样,需要社会的关心,而不能简单地将他们摒弃在社会和家庭之外,这样只能使他们走向更为可怕的深渊。
  六、为何复吸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吸毒者戒除毒瘾后重新吸毒的复吸率为90%以上,导致复吸的因素有:1、吸毒后毒品对人造成脑损害,使吸毒者应激能力、自我照顾能力降低,易激怒、失眠、不安等 症状的困扰使吸毒者戒毒后重新吸毒。2、吸毒造成认知障碍,我最后再饱吸一次海洛因,以后再不吸了。”“再吸一次不会成瘾,我自己控制得住。这种错误认知使戒毒者又沾上毒品。3、吸毒造成精神障碍及人格改变,戒毒后还会破罐子破摔。而来自周围邻居、同事的不信任感等社会压力和吸毒同伴的诱惑及威胁,都对戒毒者产生着影响。从根本上来讲,吸毒者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逃避现实和面对困难束手无策的心理障碍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因素。
  七、怎样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
  青少年是易受毒品侵袭的高发易感人群。受害程度也最深。因此是预防 教育的重点。此项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防毒措施。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品教育,重点在:1、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吸毒的危害,掌握抵制毒品的某些技能。2、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吸毒和易感吸毒者往往有心理问题,人格不成熟,比他人更易遇到挫折,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毒品的抵御能力。3、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八、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1987612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由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同时,为了进一步引起各国、各地区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抵御毒品的侵袭,与毒品犯罪活动作坚决的斗争,也为了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国际禁毒会议,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建议,将每年的626定为“国际禁毒日”。
  这项建议被联合国采纳。同年召开的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的626为“反麻醉品的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
  从1990年起,中国每年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均集中开展大规模的禁毒宣传活动。全国各地特别是毒品危害严重的地区,公安、宣传和教育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电影、图书、挂图以及禁毒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巡回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民的防毒拒毒意识。      ------摘自《华商报》

上一篇:

下一篇: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