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登陆淮南市十九中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创建专栏

  • 群众路线
  • 争创先进
  • 在线图书馆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友情链接

心得体会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守住职业行为底线,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发布时间:2014-06-18   点击次数:1904   信息来源:

——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心得体会  孙宜群

教育部于20141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处理办法》是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钢性约束,它的颁布实施是强化职业操守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教的需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处理办法》中列举的十项违规行为是为人之师的执业行为底线,不能触及,否则应受到相应处罚。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其职业操守底线有别于其他职业要求。作为一般公民,法不禁皆可为。而作为一名教师,其行为还有其特殊要求,主要源于服务对象的特殊。面对的是发展和成长中的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不仅仅关系到个体的幸福,还关系到家庭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这种特殊性决定着教师,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必须以保护和维护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与安全为己任,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在突发事件降临时,在危险到来的时候,教师有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与义务。这是职业赋予的责任,教师必须担当,不容选择,也不准退缩。前不久,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三小发生的一起挟持人质事件中,被挟持教师秦开美用自身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老师的举止,保护了全班学生的生命安全(浩口镇党委副书记王林华也同样),显示出教师的责任担当。有这样千万个教师的责任担当,才有教师职业平凡中的伟大。在危险时刻,老师一句“把学生放了,我留下”的言语,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拨下的是勇敢、担当、大爱的种子。相反,如果在危险来临时,只考虑自己,把学生抛在脑后,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给社会留下的是什么?在特殊的时刻,平凡人的举止,将会在社会发酵。平凡人的善行义举就是社会正义的种子。每天面对着成长中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守住职业操守底线,不弄虚作假、不组织或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活动、不组织或参加校内外有偿家教以及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一句话不能将错误的、扭曲的、模糊的思想认识或行为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言行始终给学生正确的教育和正面的引导。只有牢牢地站稳这个基点,才会有育化心灵的教育可能。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传承都凝聚着师者的德行,也彰显着师者的光芒。尊师、仰师、敬师的目光就是文化、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力量。教师要守护好这种目光,应坚守职业操守,固守职业底线的同时,不断加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水平和人生境界,努力做一名敬畏生命、心怀大爱、勤奋好学、诲人不倦的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