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发布时间:2018-06-18 点击次数:8636 信息来源:
八(6)班 王玉玲 2018年6月11日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华民国,世事沧桑,历经了数不胜数的悲凉与欢喜,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积累与沉淀……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德更是五千年文化的瑰宝。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待人接物都遵循“礼”的原则。《二十四孝》中春秋末期宋国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就广为流传: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的生母逝世的早,于是他的父亲便娶了一个后妻,生下了两个儿子,后母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却厌恶闵子骞。冬天到了,孩子们需要添置过冬的棉衣,她便给自己的孩子穿上用棉花做成的衣裳,为了省钱,给闵子骞穿的却只是用芦花填充做的衣服,虽然看上去也很厚,却远远没有棉衣暖和。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上闵子骞和他的两个弟弟,驾车一同外出,由长子闵子骞驾车。严冬腊月,闵子骞的冬衣本来就不保暖,加上马车奔行,寒风凌冽,闵子骞早已冻僵了手脚,一不小心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马车失控,差点发生意外。待停下马车后,他的父亲以为儿子心不在焉便勃然大怒,斥责闵子骞怎么不好好驾车。闵子骞连忙跪在地上,没有申辩,并不停的抖着。他父亲看了看闵子骞,又回头看看他的两个弟弟,见弟弟并不是很冷的样子,而闵子骞却在瑟瑟发抖,以为闵子骞故意装可怜,遂大怒,拿起马鞭狠狠的抽他。闵子骞跪在原地,不敢动弹。鞭子抽烂了衣服,衣服里填充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愣住了,衣服里怎么不是棉花?摸摸闵子骞的手,冰冷的像石头一样,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厚暖的棉絮。父亲恍然大悟,愧疚且愤懑,一气之下便要一纸休书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却哭着上前,哀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中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请不要休了母亲。后母惊讶于闵子骞的胸怀与修养,羞愧于自己以前的言行,从此,视闵子骞如同己出,再无偏短,衣食如一,得成慈母。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良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人的做法虽不能全盘照搬,但闵子骞用他的孝改变了一个家庭,这就是传统美德的价值。如今,中国传统文化那神奇的魅力使全世界都在关注她,国内的国学热,国际的孔子学堂,汉语热,都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
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的发展过程。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 和历史是见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 社会是车,文化才是车的动力……鉴于此,传统文化——我们祖先留给子孙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 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我在此倡议,让传统文化走进十九中的校园,走进我们的班级,从自身的礼仪做起, 让中华美德、文明礼仪在这里绽放。
上一篇:淮南十九中2018年迎端午 “三人篮球、五人足球”比赛圆满结束
下一篇:与诚信一路同行